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
8月28日晚,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“鲁迅夹烟墙画”的孙女士在微博发布长文,为“占用公共资源”致歉。此前,她因在小红书发帖称该墙画“误导青少年”,并投诉至政务平台“浙里办”,引发广泛争议。8月25日,绍兴鲁迅纪念馆官方回应强调,景区“始终坚持尊重鲁迅、尊重历史、尊重艺术,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心中的既有形象”。
一场以“占用公共资源”道歉告终的争议风波,反映出公共讨论中深层的逻辑偏差。孙女士投诉的初衷或许是善意的。正如孙女士在道歉文中解释,她投诉的起因是亲眼见到许多游客在墙画前模仿鲁迅抽烟、“陪一根”,甚至导致二手烟弥漫,影响周围儿童。
投诉是公民的权利,但权利的行使需建立在理性与事实的基础上。 孙女士的诉求混淆了“历史真实”与“行为教唆”的界限。正如一位网友所言:“我解决不了吸烟,所以我选择解决掉鲁迅”。这种转移矛盾的逻辑,不仅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可能造成文化符号的失真。
针对孙女士“带来模仿,现场吸烟,影响儿童”的担忧,应该做的是规范游客行为、加强公共场所的控烟宣传,例如通过设立提示牌、加强现场管理等方式引导文明参观,而非简单地要求抹去历史人物的真实痕迹。若因少数人的不当行为,就要求修改或移除历史上存在的文化意象,那么按照这种逻辑,几乎所有历史人物的呈现方式都将面临同样的境地。
鲁迅被誉为“民族魂”,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旗帜。他吸烟的形象是特定历史情境的真实片段,并不代表价值倡导。真正的教育,应是通过理解历史事实、解读经典,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辨别符号与行为、历史与现实。
九月开学在即,又一代青年人将在课本中遇见鲁迅。倘若这场争议能成为重新唤起大众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的契机,去更深理解其批判精神与思想深度,而非停留在景区墙画的表层争论,便是对这场舆论风波画上一个最好的句号。
升富配资-升富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平台官网-配资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